吊装,也就是所谓的起重作业,几乎在所有的工程领域都能用到。小到手拉葫芦提升,大到珠港澳大桥箱梁合龙,各种各样的起重设备层出不穷。相对应的EHS管理内容也千差万别,设备的不同,涉及的系统不仅是数量还是标准都有很大的差异。
读书的时候通常讲事故的发生是“人的不安全状态”+“物的不安全状态”。对于“人的不安全状态”,在企业里,通过制定作业指导书(SOP)结合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来规范设备的使用。但是“物的不安全状态”需要更多的知识,无论是机械部分,电气部分,液压部分,冷却系统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成的。说到这里,想起了以前单位的两个施工场景:
坐过游轮,摆渡船,或者去过海边见过码头的人都应该见过海岸边平整的码头,货轮从此处出发或者靠岸,装船或者卸船,都是从码头上实施完成的。平整的码头下面,都是密密麻麻的预应力桩。
而这些桩,都是通过上图的打桩船一根一根的“敲”下去的。打桩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(有机会慢慢说),其中起重系统是很关键的系统之一。船上的卷扬机通过滑轮将运桩船上的桩起升,然后翻转定位,然后通过柴油锤完成沉桩作业。
另外一种码头的形式,叫做“沉箱码头”。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个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水泥箱沉到指定的方位,通过石料回填进行箱体稳固,所以称为“重力式沉箱码头”。当然,整个“沉箱码头”的施工过程也是周期长,工序复杂的工程,充满了各种人类的智慧和拍案叫绝的各种发明创造。
没有找到当时现场拍的照片,上面是一个用来施工桥墩的缸套筒,和沉箱的目的不一样,但是吊装过程大致相当。
看到这些“大场面”中的大设备,大构建,加上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工艺过程,能体会到工程施工的很多乐趣。当然我们今天不聊各式各样的设备,聊一聊吊装过程中通用的吊装附件。就是连接设备,吊索具和被吊物的各种附件。
|